進入炎熱的夏季,“雪糕刺客”一詞再次被網民廣泛熱議。一些在小區便利店、小超市隨手拿起的“其貌不揚”的雪糕,到柜臺結賬時卻是令人“望而卻步”的高價。不少消費者表示,在大部分商店購買雪糕基本看不到明確價格標識,但當你拿著它們去付款的時候,雪糕的價格遠超自身心理預期,讓人不禁感嘆:這不是雪糕,這是“刺客”。
2022年7月1日,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《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》(以下簡稱《規定》)正式施行,主要針對目前輿論大熱的“雪糕刺客”及其他各類“價格刺客”。《規定》的出臺落地能否有效遏制住“雪糕刺客”?對此,寧夏新聞網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。
7月15日,記者走訪了銀川部分大型商超、連鎖便利店及小賣部發現,大型超市和連鎖便利店基本能做到對所售雪糕“應標盡標、標價醒目”,且碼放整齊、貨簽同位,消費者可一目了然,部分雪糕批發店也能在冰柜明顯位置使用卡紙手寫注明雪糕單價,但不少小賣部仍存在價格不清晰的情況,所售賣的雪糕需要詢問店主才能知悉具體價格。
走訪過程中,記者在興慶區一家便利店看到,店內冰柜同一區域中,分別躺著“鐘薛高”“大布丁”“巧樂茲”等幾種品牌雪糕,且沒有價簽。記者詢問其為什么不張貼價簽時,這家店主解釋說,不需要擺放,所有雪糕價格自己能夠記得全。而對于同一區域把高價雪糕與平價雪糕放在一起的質疑,店主稱,顧客結賬的時候便知道價格了,不存在刻意把貴的和便宜的放在一起混淆視聽的情況。
在銀川一中附近的一家超市,冰柜里各式各類的雪糕琳瑯滿目,但遍尋不見價簽。該店店主表示,雪糕種類多,整理起價簽太麻煩,索性不貼了。店主稱,周邊來來往往做的都是熟人生意,從不賣高價商品。根據《規定》,明碼標價應當根據商品和服務、行業、區域等特點,做到真實準確、貨簽對位、標識醒目。而在記者走訪的過程中,“太麻煩了”是不少店家給出的未明碼標價的原因。
“有必要給雪糕貼價格標簽嗎?”走訪過程中大多數個體店主認為意義不大。但作為消費者,大家并不這么認為。“我總喜歡嘗試新品,看見新出的雪糕就想買一個嘗嘗,前不久在樓下便利店買了幾根,店員掃碼后說一共九十二元,聽到這個價格嚇我一跳,但是人家碼都掃了,退回去實在不好意思,只好硬著頭皮買了。”銀川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,如果雪糕能夠明碼標價,一開始自己就不會去選擇這么貴的。
面對層出不窮、各式各樣的“價格刺客”現象,各級市場監管部門還需加大監管力度,依法查處和規范價格行為,督促經營者切實履行責任,不得隨意設置價格。消費者在消費時如遇權益受到侵害,可撥打“12315”熱線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,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。(寧夏新聞網記者 金文陽 張曦月 文/圖/視頻)